eCkhFRTd_GkB_wJg5iW_HQ  【練琴的十二個壞習慣】♩.♪

壞習慣一: 只看手不看譜。

這個是大部分初學者的通病。許多人一旦感覺能把譜子背出來以後,就不再看譜子彈,雖然看著手有助於找到琴鍵的位置,但看著手卻彈很難發現自己哪兒彈錯了。尤其是初學者,剛開始學琴,而且對五線譜還不是很熟悉,一直看著手彈,即有可能彈錯,又不益於學習五線譜。⋯⋯


壞習慣二: 彈琴時坐姿不正。

“站如松,坐如鐘”是一個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現。彈琴時也要坐端正。弓著背彎著腰翹著二郎腿彈琴,既不雅觀,也影響手臂手指的發力。


壞習慣三: 盲目追求所謂的“標準手型”。

這個概念說起來比較費力,大家可以參考“打倒手型派”的一些帖子,他有些地方解釋得還是很到位的。確實近年來國內通用的所謂的“標準手型”存在許多的弊端,推薦大家可以看下卡爾•萊默爾著的《現代鋼琴演奏技巧》,這本書對彈琴的各種技巧動作做了很詳細的詮釋。


壞習慣四: 盲目追求速度。

說來說去還是這句話:慢練是王道。


壞習慣五: 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進度。

很多人拿到個新譜子就想馬上把它彈得像錄音裡一樣,從而忽略了曲譜上的許多表情記號,甚至還會有大量錯音,雖然聽起來也許還不錯,但實際上漏洞百出。要知道“一口氣吃不成胖子”,“揠苗助長”式的彈琴只會適得其反。與此相同,不要同時練習很多曲子也是這個道理。


壞習慣六: 彈熟了便不肯再放慢。

一個曲子彈熟以後許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彈,認為沒這個必要,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壞習慣。大多數曲子彈熟以後,必須要經過無數次的“返工”才能基本成型,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“慢”為基礎。如果彈熟以後就不在慢練,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彈“油”掉。


壞習慣七: 練一個曲子永遠是“從頭到尾”。換而言之,就是不會分段練習。許多隻會“從頭到尾”練得人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:一首曲子裡總有那麼些錯音改不掉、每次彈到那麼幾段總會有停頓,不論練了多少遍,還是改不了。什麼原因呢?就是因為沒有把難點、錯段拿出來單獨練。所以練琴時一定要學會分段練習,這樣才利於改正錯音,也便於解決曲子中的技術難段。


壞習慣八: 盲目選彈難曲。

這裡我就補充一句,諸如《幻想即興曲》、《鐘》、《革命》等經典曲目,在選彈前請先估量下自己的水平。


壞習慣九: 過多彈奏練習曲,尤其是《哈農》。

練習曲只是鍛煉技術的一個手段,但並不是個完全的方法,尤其是彈《哈農》。雖然我贊成練習哈農,但不主張把它當作是練習基本技術的“聖經”,畢竟其中的內容過於機械化,連多了重複的東西相當於是浪費時間。其實把一些樂曲中的難斷抽取出來練習,也不失為鍛煉技術的一個好方法。


壞習慣十: 過度追求技術。

這點相信所有都能理解,被標榜為所謂“中國人練琴的通病”,望大家能驅而避之。雖然對沒有技術做基礎,空講感情只不過是“紙上談兵”。但彈琴的是人,不是機器人。沒有情感的音樂相信是沒什麼人會接受的。


壞習慣十一: 留著長指甲彈琴。

帶著長長的指甲彈琴是比較危險的一件事,畢竟鋼琴琴鍵不是海綿般軟軟的,甚至琴鍵之間還有縫隙。指甲被彈斷或掰斷的疼痛倒為其次,如果影響到了平日的練習,只怕得不償失。


壞習慣十二: 練琴時不專心。

不單是小孩子,許多成年人練琴也有這個問題。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達到最佳的練習效果,所以練琴最好選擇自己持續閒置時間最多的時候。


<網路轉載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