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知道學琴是很需要花時間練習的,即使再怎有天賦的音樂家,例如:馬友友或朗朗每天也是花了很多時間練習。天才是一分的天分,加九十九分的努力,所以我們都可以知道彈好琴是需要努力的練琴,但在台灣這個重學科的教育體系下,要如何在繁重課業壓力中,把琴學習好呢??

 

在教學這十年裡,最常聽到學生對我說的話就是「老師我這裡拜很忙沒練琴,不要生氣!」

 

聽到這句話其實我不會生氣,偶爾的沒練琴老師可以諒解,但如果是習慣性或學習態度上的問題,老師就會很在意喔!!

 

練琴其實是需要培養的,就像一個好習慣是需要被培養建立的一樣,所以在啟蒙時如果沒有要求孩子規律練琴習慣,之後就會很難建立這個好習慣。其實這就跟閱讀是一樣的,有些孩子喜歡閱讀有些孩子不喜歡, 差別就在於習慣的建立,從每天花十分鐘練琴開始,除了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,讓孩子有靜下心時間練琴,更可培養專注力和孩子責任心, 讓孩子對自己學習的東西負責,而不是用敷衍的態度學習。當然說到態度,家長的態度更會影響學生,當家長不是這麼看中這項學習,把這學習當成可有可無,常可以有任何的請假理由時, 基本上孩子在學習上態度和那份責任心,都是會受到父母影響,學習效果肯定不好。

 

所以沒時間練琴是不是就學不好鋼琴,基本上應該不至於到學不好,孩子只要保持規律的上課,就會有進步。只是少了練習會讓學琴進度慢些罷了,但並不會因此就學不好。只要孩子的態度是積極自發,並有方法、有效率的練琴,基本上是可以學好的。

 

那道底哪種孩子是無法學好琴呢?﹖

其實就是學習態度差,又不和老師配合的家長或孩子。

1不在乎我們約定好的課程,為了任何事情都可以取消鋼琴課的家長。

2學生態度散漫,常把老師要求不當一回事。

3學生沒方法的練琴,每次練琴從頭彈到尾。

4常常搞不清楚上節課老師教了什內容的學生。

5家長替孩子找出各種沒有練琴的理由(基本上這種孩子在其他學習上,也是一樣找很多理由怎可能學好)。

6喜歡干涉老師教學的家長。這類家長基本上是比較沒安全感,不信任老師、懷疑老師教學等等。當家長無法信任老師,課程是會很難進行。所已出現此現象,基本上家長就可以再另找一位信任的老師。

所以學生不用怕沒有練琴來上課, 只要你時時保持一顆上進、積極肯學習的心,就不用怕學不好琴。那種自發性學習老師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喔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